劉安(西元前179-前122),沛縣(今江蘇豐縣)人,淮南厲王劉長之子,漢高祖劉邦的孫子。劉長死後,劉恒將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,分給劉長的三個兒子:劉安為淮南王,劉勃為稀山王,劉賜為廬江王。16歲的劉安當上了淮南王后,仍把都城設在壽春(今壽縣),歷時42年,這是壽縣建都史上較長的一次。
劉安喜好讀書、做學問,作《離騷傳》,他是為《離騷》作注的第一人。當時,漢武帝也愛好藝術,對善於治理政務、又善於文辭的堂叔劉安十分尊重。每次宴會召見劉安,漢武帝都和他談得很投機。漢武帝六年,天上突現慧星,被認為是異兆。劉安身邊的群臣賓客們紛紛鼓動說天下要大變。當時漢武帝還沒有太子,劉安萌生了發兵作亂奪取皇權的念頭。然而,遇事總是猶豫不決的劉安,看到漢武帝威望極高,他又不敢輕舉妄動,猶豫動搖。當漢武帝立衛子夫為皇后,有了太子劉據後,劉安更是按兵不動了。
劉安的兒子劉遷在淮南國中橫行不法,後被漢武帝「削地以罰」。此事促使劉安再生謀反之念,並加緊準備。劉安招致的賓客中,有個名叫伍被的謀士,深得劉安器重。他開始竭力勸說劉安放棄謀反,後來看到劉安決心已下,又積極地為謀反出謀劃策。再後來,他看到劉安在舉兵一事上始終猶豫不決,而在強大威嚴的漢武帝面前也不可能謀反成功,便決定反叛,向漢武帝揭發了劉安欲謀反陰謀。漢武帝大怒,下令處死淮南王劉安。還沒等從京城來處理劉安的官員到壽縣,劉安便自殺了。
劉安死後就葬在了壽縣城北約1.5公里處的八公山南麓,塚墓面臨淝水,背依青山,封山高大。1989年,壽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了淮南王墓,恢復了原貌,並辟修了階道,廣植花木。清代安徽布政使吳坤修題刻的「漢淮南王墓」石碑仍豎立在墓前。劉安墓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如今緊依合(肥)阜(陽)公路旁的淮南王墓已成壽縣的一個旅遊景點。
劉安長期生活在壽縣,因而留下了許多傳說。劉安一生篤好神仙方術,據說養士數千,其中蘇飛、李尚、左吳、田由、雷被、伍被、毛被、晉昌等八人有高才,稱為八公,常與之登山修道煉丹。傳說有一天劉安煉得丹藥,吃後便得道升天。所剩丹藥,雞和狗吃後也全部升了天,於是就有了「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」的成語,八公山也由此而得名。至今山上還留有人們升天時踩下的「腳印」。
劉安無意當中作出了一個貢獻———豆腐。他在八公山上,取泉水凍煉仙丹,丹沒煉成,卻發明了豆腐。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「豆腐之法,始于漢淮南王劉安。」豆腐之法後來傳遍中國,唐朝鑒真和尚東渡日本,又將製作豆腐的工藝帶到了日本。位於淮南王墓不遠的壽縣八公山下豆腐村,世代製作豆腐,今天仍有許多村民以製作豆腐為生。八公山豆腐細如脂,白如玉,口感好,味道美。凡是到壽縣的遊客都以品嘗八公山豆腐為快事。
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所著的《淮南子》一書共21卷,綜合了先秦儒、法、墨等各家學說,貫穿著道家「自然天道觀」的思想,既有前人的宇宙觀和傳說,又涉及到醫學、煉丹術、物理學、天文學等許多自然科學領域,保存了很多中國古代哲學和科學的知識,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。人們至今還在使用的「二十四節氣」和「塞翁失馬,安知禍福」、「精衛填海」等成語都出自《淮南子》。如今這部「百科全書」式的巨著仍受到中外學術界的重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